而解学士,真替他抱屈,除了那部破碎残缺的《永乐大典》,他的名篇是什么,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他的文学主张是什么,除专门研究者外,大多数中国人便了无所知。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才高见嫉,不是老天爷要你死,而是皇帝不让你活,纵有“三坟”、“五典”在胸,锦绣文章在口,出手珠玑,落墨华彩,脑袋一掉,这些才华也随之成为一抔黄土。
想起这些早早死于非命的天才,青冢枯草,杜鹃啼血,那是很令人黯然神伤的。
自“学而优则仕”之说出现以后,在中国数千年来,叫做士,叫做文人,叫做知识分子的阶层中的绝大多数人,便以此作为奋斗目标,矢志不懈,奋斗终生。产生这么大的效果,这是滥觞者孔夫子没想到的。他,还有孟子,还有其他门徒,所构成的儒家学说,也就是“孔孟之道”,基本上被后人实用主义地各取所需,或阳奉阴违,或当做耳旁风;独这一句,书为敲门砖,敲开为仕门,是他们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全力以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