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作为《德经》的开端,老子即为我们揭示了“德”与“无德”的概念,指出有德者,从来不追求形式上的“德”,一切顺其自然;反之无德者,从来都不放弃追求形式上的“德”,喜欢人为地加以施为。正是由于喜欢施为,所以老子引出了“仁”、“义”、“礼”的概念,这三者都是施为者的表现,而且施为的程度逐层递增,老子是反对这一切的,所以他有言:“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对于“礼”,老子更是鄙夷,认为它是“攮臂而扔之”是人心不够忠厚,是社会动乱的祸首。
老子告诉我们具有高尚德性的人,根本就没有有德与无德的概念,也从来不会去追求表面上的“德”。因为大道是无声无名的,而与大道相辅相成的大德也同样是无声无名的,一切都是自然而为,没有丝毫的做作。就像真正有钱的人,钱对于他们来讲不过是数字的积累,所以他们不用采取任何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别人也自然知道他们有钱,如比尔·盖茨、李嘉诚等人。反之,不具备这种高尚德性的人,就会不断地去刻意修饰,以各种形式来告诉人们他是有德之人,但往往是适得其反。就像一个丑女无论如何化妆,也仍然是个丑女,不会变得美丽,就算现今的科技发达,可以通过各种手术来把一个丑女变漂亮,但是她的基因不会改变,她原先留存在人们头脑中的记忆不会改变,她自然还是丑女。因此这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深刻的不容人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该怎么做人,我们该置身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