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理家治国,通过同和的行为,借重于周围的人群和环境,齐心协力,都可以事半功倍。
战国中期,秦国和齐国是两个野心勃勃的强国,一直威胁着其他实力弱小的诸侯国。秦昭王十九年,秦相魏冉约定齐、秦两君并称为“东帝”、“西帝”。齐威王至齐宣王时,齐王放弃帝号,齐国被公推为五国合纵盟主,联合赵等五国攻秦,结果迫使秦废除帝号,并归还了一些侵占的城邑土地,秦国此后十余年不敢轻出函谷关。这时的齐国国势强盛,对周边的小国更是颐指气使。公元前316年,燕王哙效仿古时禅让,将国君之位让于其相子之,引起内乱。齐国乘乱,与中山国联合进攻燕国,燕王哙与子之都被杀死。战乱之后,燕公子职被推为燕昭王。
燕昭王身感破国之痛,励精图治,一直思量着如何打败齐国,以报国仇。他听取郭隗的建议,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苏秦、乐毅等人闻讯纷纷从各地投奔过来,一时燕国群贤毕至。一方面,燕昭王派苏秦前往齐国卧底,挑动齐国穷兵黩武、耗损国力,另一方面,燕昭王拜乐毅为将,整军经武,积蓄力量,等待时机。齐缗王时,齐国吞并了富庶繁荣的宋国,并逼迫楚国割让淮北之地。齐国的所作所为,激起了赵、魏等国的不满。燕国趁此时机,暗中派遣亚卿乐毅为使,联络赵、魏、韩、秦四国,历数齐缗王贪暴不义之罪,共同推举秦昭襄王为盟主,相约合纵伐齐。秦国一向视齐国为劲敌,能够借五国合纵之力击垮强大的对手,正是秦国求之不得的,所以秦国的态度非常积极,秦国君臣亲自出面联系诸侯,商讨伐齐事宜。赵、魏、韩、秦等国都感到骄横的齐国对自身构成了威胁,也很愿意削弱齐国。于是,由燕国提议、秦国带头的五国合纵、共同瓜分齐国的计划,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