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实质上是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归根结底要靠经济发展。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解决民生问题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否则,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努力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土地革命时期,针对苏区物资匮乏,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状况,党创造性地采取组织劳动互助社、开展劳动竞赛、改良农田水利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发展苏区经济,较好地解决了民众的生存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党从改善军民生活、关注民生的现实需要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改善人民生活、争取抗战胜利”为经济建设的总方针,采取奖励开荒、减免义务劳动、鼓励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发放农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有效地解决了民生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一穷二白”的国情,党把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看作头等大事,党的八大更是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重要任务提出来。但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经验,未能及时对国内外新形势做出正确判断,放弃了发展经济的中心任务,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道路,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使民生问题的解决失去了应有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