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里这样提到罗敷的丈夫的,说“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这个15岁的“府小吏”,要认多少字呢?根据汉代的法律规定,试史学童(就是担任书写的学童)要能讽诵,就是要能背诵9000字,当然这个背诵9000字也就意味着能够书写9000字。这个9000字不是说9000个生僻的汉字,而是说能够背诵9000字的文书,他就可以到县衙里面,或者是到郡守府,去担任一个下级的小官吏,或者是一个书办[10]。
汉代民间流传着教一般民众识字的课本,叫《急就篇》。《急就篇》除了教大家认字之外,还包含了一般官僚文书的书写格套。于是我们就可以知道,汉代的底层老百姓也是识字的,因为识字就可以接受国家的管理,同时也可以把民间的情况通过文书制度反馈到上一级。汉代的帝国通过文书规范民间生活,到了东汉时代,就形成了一个规矩,这个规矩叫“五曹诏书,题乡亭壁”。所谓“五曹诏书”,就是由中央的尚书台发布的诏令。普通的老百姓在哪里获知中央的诏令呢?这个诏令会专门抄写、悬挂在乡或者亭的办公衙署的墙上。所以老百姓就通过乡、亭墙壁上的文书,了解和认识国家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