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本来就病得朝不保夕,这使他病上加病。他也不愿再多活一天了,只求早死,催着儿子把棺材做好以备不测。
曾国藩回顾事情的始终,现在他的预料果然成了现实,当天津教案的处理结果公布后,国人不骂慈禧太后,却单骂曾国藩,他成了天下人眼中的千古罪人。曾国藩完全是按照清政府的授意来办理此事的,现在政府却一声不响地让曾国藩做了替死鬼。
后来,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在光绪四年(1878年),奉命作为出使英法的外交大臣回答朝廷的问话时,慈禧太后以任劳任怨相勉励。曾纪泽答道:“臣从前读书读到‘事从君主能献其身’一句话,认为人臣牺牲自己的生命是最高境界。看近来时势,见中外交涉的事件,有时需把性命看在第二位,声名也要看得很轻,才能替国家保全大局。就像天津一案,臣的父亲先臣曾国藩,在保定动身时正是卧病的时候,就写了遗嘱,吩咐家里人安排后事,将性命不要了。等到了天津,又看事关重大,不是一死所能了结的,于是委曲求全,以保和局。那时京城的士大夫咒骂的人很多,臣父引咎自责。寄给朋友的信,常写有‘外惭清义,内疚神明’八个字,正是排除了声名以顾全大局。其实,当时的事态,除了臣父曾国藩所办理的立场,更没有别的办法了。”他把曾国藩牺牲名誉、忍辱负重的苦衷,充分地表达了出来,使慈禧说出了“曾国藩真是公忠体国之人”的话。事实上这种体恤显得很虚伪,人已死,再多的感叹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