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职业教育思潮
职业教育思潮是由早期的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演变而来。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培养技术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但与社会生产脱节的传统教育却无法满足此类需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自1915年起多次提出推行职业教育的议案,引起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热议。陆费逵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则以一技之长可谋生活为主”的观点。1917年,黄炎培发起组织中华职业教育社,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职业教育研究和推行的专门机构。1918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学校,进行职业教育实验,使职业教育思潮达到高潮。进入20世纪30年代中期后,职业教育思潮渐渐走向低潮。
(五)勤工俭学运动
勤工俭学运动最初产生于1912年,由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汪精卫等人在北京组织“留法俭学会”,其宗旨为“以节俭费用为推广留学之方法;以劳动朴实养成勤洁之性质”。[16]1915年,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成立“勤工俭学会”,其目的为“勤于工作,俭以求学”。[17]1916年,在巴黎和国内成立中法两国文化总机关“华法教育会”,以襄助留法俭学会、勤工俭学会的教育事业。到1919年春至1920年年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达到高潮,国内赴法留学生人数约达1600人。这一阶段,早期共产主义者成为主要发起者和参与者,开始寻求探索中国的出路,产生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骨干。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参加者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基本分为先工后学、先学后工、半工半读三种情况,使“俭学”和“勤工”结合起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也使知识分子和工农大众结合起来。1925年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