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时间和场所的不确定性,是蒙古草原习俗给省院台大臣奏闻带来的印痕,并不影响其视朝和最高决策的属性和功能,故无可厚非。
出席省院台大臣奏闻的,除了主持人皇帝外,由上奏大臣与陪奏怯薛执事两部分组成。上奏大臣主要来自中书省(尚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等四个枢要官府。其中,尤以中书省官员比例最大。间或也有秘书监、司农司等个别寺监。这与元代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长期拥有独立上奏权及中书省总辖百官上奏的制度基本吻合。
关于上奏大臣的人数,郑介夫说:“今朝廷得奏事者,又止二三大臣及近幸数人而已。”
张养浩说:“况今省台奏事,多则三人,少则一人,其余同僚,皆不得预。”
以上说法,似乎符合忽必烈朝的情况。上奏大臣仅仅二三人,很可能是忽必烈等皇帝沿用蒙古那颜及伴当旧俗,看重少数大臣长官上奏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