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年正月,“流贼”李自成已在西安建立了政权,他的百万大军怀着必得天下之志从西安出发,此后又从军事要地宣府、大同进逼北京,并相继攻陷了平阳和太原。帝国的心脏北京城已指日可下,大明的局势可以说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无计可施的崇祯特地召见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户部、兵部的官员们,讨论是否放弃宁远,调吴三桂紧急入卫北京。吴襄提出,如果吴三桂进卫北京,大约需要一百万两银子的军需。一百万两银子在毕生俭朴的崇祯眼里,是一笔庞大得令他肉痛的数字。他不能忍受一下子付出这么多的银子。为此,崇祯只得放弃了这一原本还算不错的计划。
为了坚守京师,筹饷是一件大事。召见吴襄之后,崇祯多次向户部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但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苟延残喘,国库里竟然仅有区区四十万两银子。户部官员面对崇祯严厉的责骂,仍然无计可施。与此同时,崇祯个人的财产亦即所谓的“内帑”却丰厚无比。大臣们反复上疏恳请,希望崇祯拿出内帑以充军饷。这无疑像要崇祯的命,他向大臣哭穷说:“内帑业已用尽。”左都御史李邦华大概着急了,也顾不得当众顶撞圣上,说社稷已危,皇上还吝惜那些身外之物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话已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崇祯却顾左右而言他,始终不肯拿出一分一厘来保卫他的江山。后来李自成攻占北京,从明宫搜出的白银竟多达三千七百多万两,黄金和其他珠宝还不在内。为了节省一百万而丢掉三千七百万乃至无法估价的整座江山,是否值得?这笔再简单不过的账,自幼聪明好学的崇祯到死也没有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