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僭主政治
一、梭伦改革后的争斗
梭伦的本意,是通过提升平民在国家中的重要性,保证他们的基本权利,同时确保贵族的利益不受损害。在当时双方矛盾比较尖锐的情况下,这个做法对于雅典未来的发展非常关键,因为在古代城邦缺乏强有力强制机构的前提下,城邦稳定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民和贵族双方能否和谐共处。过分侵犯任何一方的利益,都将招致另一方的反扑,导致政治不稳定。
但是,梭伦此举恰恰让双方都不满意。据亚里士多德,梭伦离开雅典后的第五年即公元前589/588年,雅典就爆发了党争,且非常激烈,以致无法选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人为执政官。公元前586/585年,同样的情况再度发生;公元前582/581年,一位名叫达马西亚斯的人当选为执政官,但到期之后他拒绝下台,一直在那个位置上待了2年又2个月。达马西亚斯被赶下台后,雅典人再度打破惯例,选举了10名执政官。据说他们按照等级产生,5人出自贵族、3人出自农民、2人出自手工业者。然而这个说法明显不可信。因为最早记载公元前6世纪前期雅典政治斗争的希罗多德根本没有提到雅典人当时分成有显著差别的3个职业性集团,而是强调地域区分,即平原派、海岸派和山地派。三派的领袖都是贵族,主要成分都是土地所有者,所不同者,可能是平原派相对富有,而山地派相对贫穷,都与职业划分无关。何况当时雅典手工业发展水平有限,专业手工业者人数并不多,仅有百余人,且大多是外侨,没有资格参与雅典政治,也就没有任何可能当选为执政官。可以肯定的是,当时雅典不同派别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内部斗争。而斗争中产生的派别,可能确实与对梭伦改革的态度有关。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平原派富人较多,主张建立寡头政治;海岸派希望建立温和政体,而山地派因为包含债权被剥夺者和血统不纯者,可能正是梭伦所谴责的那些抱着抢夺他人财富期望的穷人。[30]他们的目标,或许是实现当初不曾实现的目标:夺取贵族的财富,重新分配土地。不过他们的领袖庇西特拉图的计划,显然和支持者的想法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