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动物心理学的发展是行为主义产生的重要前提
Edward Lee Thorntike(1874—1949)
华生曾经声称,他的行为主义是动物心理学研究的直接结果,这说明行为主义与动物心理学的发展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动物心理学(animal psychology)的发展,提出了要客观解释动物行为的要求。1872年达尔文出版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论证了动物心理与人类心理的连续性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动物行为进行的大量研究工作。英国动物学家和比较心理学家摩尔根(C.L.Morgan,1852—1936)在1894年出版的《比较心理学导论》和1900年出版的《动物行为》两本书中,提出了科学研究动物心理的简约原则(law of parsimony),又称摩尔根法则(Morgan's Canon)。法则认为在研究动物心理时,应尽量避免以主观想法假定动物有什么心理状态,只要能用低级动物水平来解释行为活动,就绝对不能用高等的人类心理水平来解释。另外,摩尔根还提出了动物学习的原则——试误法(trial and error)。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tike,1874—1949)贯彻了摩尔根的法则,他在对动物行为进行大量系统的研究后,提出了联结主义心理学(Connectionistic psychology),宣称应该以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来解释动物的行为。联结主义的主张为华生的行为主义提供了理论模型。美籍德裔生物学家洛布(J.Loeb,1859—1924)比摩尔根的观点更激进,他提出“向性说”,主张用无机运动的物理化学规律来解释植物的运动甚至动物的运动。由于动物心理学研究有利于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故而其得到迅速发展。到1910年,美国有8所大学建立了动物心理学实验室。华生承袭了动物心理学家的观点,他认为既然可以对动物的行为进行纯粹客观的观察和解释,那么同样可以对人类的行为进行纯粹客观的观察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