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卷、长江卷、珠江卷、海河卷、松辽卷、西部卷、东南卷及其他,七卷本的《中国治水史诗》,宏阔地记述了中国自古至今在治水方面所走过的艰辛路程。治水之路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在未知中摸索,在摸索中不断开拓创新,对治水工程的逐步重视以至于今天国家将其提升到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地位,这充分显示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视,也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治水方面的具体体现。
治水理念的科学化进程
虽然大禹是因治水有功而被彪炳史册,但他绝不是第一个治理水患的人。他的父亲鲧曾用“堵”的方法来应对滔滔的洪水,结果自然以失败告终,也因此丧命。大禹面对严酷的现实,从父亲治水失败中总结出宝贵的经验教训,他的身躯行走在山川沟壑间,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终于,黄河周边的地质地貌、水文水情在他那里早已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上,他选用疏导的方法来继续父辈未竟的使命。于是,“三过家门而不入”,在他的带领下,治水队伍逐渐摸索并实践出一个崭新的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禹也因此被世代铭记。
同样是治理水患,大禹与其父亲选择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路数,自然收到了截然相反的效果。究其根本,大禹是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在对区域地质、水文、水情等有了细致的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而选择了以“疏导”为核心理念的治水之法。这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这在当时来说是合理的,也是科学的。而今,我们所面临的治水环境已经与远古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应该说形势变得更复杂、任务变得更艰巨了,这更考验着当代人的智慧。